服务地方发展  展现高校新作为 ——湖州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3/04/16 08:58:00 编辑:浙江之声湖州记者站 点击量:10633

浙江之声416讯(通讯员:韩金陆 史册 张祁)416,湖州学院迎来2周年校庆。

自建校以来,湖州学院始终秉承着“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与理念,始终保持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2021416日,湖州学院正式揭牌成立。1999年创办独立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到2021127日经教育部批复同意,高标准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湖州学院,历经变迁,却始终不忘初心,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培养了一大批服务地方的人才,走出了湖州学院的特色之路。

图片1.png 

栉风沐雨,弦歌不辍。如今,湖州学院矗立在一个新的历史坐标上,西塞山新校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湖州学院正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视为使命担当和应尽之责,为地方建设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已经成为湖州学院师生们的行动自觉,努力让城市因大学而盛。

聚集高素质人才

瞄准“社会服务示范地”

早在湖州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中,“学校以‘全国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为引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六大发展思路,高标准推进学校建设,高水平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指导思想被写进了学校规划。

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个词体现了湖州学院校党委当机立断、迅速贴近湖州当地的决心。坚持唯实惟先,坚持系统思维,坚持创新求变,继续迎难而上、解放思想、创新实干,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湖州产业发展能力,吹响学校高质量赶超发展冲锋号。”校长马志和表示。

图片2.png 

知之行之始,行者知之成。2022年湖州学院成功获批新增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工程、网络与新媒体、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跨境电子商务5个本科专业,2023年获批新增新能源汽车工程、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2个本科专业。这正是学校转设后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稳步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的崭新一步。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以《湖州学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2021-2025)》为指引,聚焦智能制造、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材料、人工智能、绿色金融、艺术设计、文化传播八大重点领域,深度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确保十四五末达到理工类学科专业占比50%以上的建设目标。

图片3.png 

专业设置有调整,人才培养再升级。在学校刚完成的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就加入实践学分,坚持实践和理论双线并进。2022年暑期,开展的“白鹭齐飞 夏耕树人”活动中,计算机专业的余佳伟就化身“小白鹭”来到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实习,了解到湖州的高尖新产业,萌生了留在湖州的念头。来自25个专业的近千名师生走进119家企事业单位,深入基层,在不同岗位上结合专业优势,将理论和实践融合。2022年,湖州学院毕业生留湖率23.68%

图片4.png 

人才是高校发展的基石。如今,湖州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焕发了新活力,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需求,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我们学校和南太湖医院联合招聘优秀博士,招聘的人才在保证完成湖州学院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可以在南太湖医院坐诊。”生命健康与科学系副主任王瑞说。学校把师资引进作为“一号工程”,提出“不惜一切代价、放下一切包袱、穷尽一切方法”举全校之力招才引师,重点围绕湖州的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加强人才引进,重点引进既能教书育人,又能服务湖州产业的“双师双能型”人才,如今招录引进人才22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22,省级以上人才26 。同时,学校安排科研骨干担任县区科技局长助理,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安排管理骨干担任县区人社局长助理,服务地方招大学生。

 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打造“应用转化集散地”

202212月学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2023年初,湖州学院传来好消息,学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这是自20226月被确定为浙江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以来,学校在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方面取得的又一积极进展,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建设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湖州样板’。”湖州市市场监管局介绍。

从成功获批湖州市首个且唯一的浙江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到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这是湖州学院科研创新平台汇聚新动能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22年,针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现象,湖州学院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指导学院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将产业生产难题作为主要攻关方向,让研究更加务实有用,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全年签约横向项目93个,项目总经费达1755其中百万元以上重大项目9为在湖及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110余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项,服务湖州跑出加速度

图片5.png 

湖州学院是如何进行政产学研的的布局和规划的?学校服务地方发展处负责人陈国锋介绍,学校一方面创新科技转化机制,智力赋能企业发展。根据湖州各县区产业布局和教师科研特长,搭建“服务地方团队资源库”,组建了23支“双师双能”型服务地方团队,成员规模达232 人,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实现各县区全覆盖。另一方面,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共同体建设瞄准湖州4210”产业体系和八大新兴产业链,与天能、大东吴、三一、东尼、久立等在湖头部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2022 年共申湖州市地校重点合作项目42 ;与南太湖医院、浙北明州医院共建学校附属医院,与湖州市中心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服务“幸福新湖州”建设。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湖州学院正在积极探索校地共建产业学院,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与莫山高新区共建“地理信息产业学院”、与长合区共建“高端装备及新能源产业学院”,通过共建共享平台,为产业导入人才、技术等资源,共同申报项目,共同科研攻关,量身打造地方产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加快地方产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湖学宋韵依次亮相

保护本土文化策源地

 图片6.png

日前,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一批立项课题,湖州学院申报的《胡瑗“湖学”与宋学研究》被立项为2023年度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何俊教授担任该项目总负责人。这是湖州学院首次获得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

202112月,湖州学院联合中国哲学史学会、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南京大学泰州学派研究中心、苏州大学顾炎武研究中心主办“太湖论学”高峰论坛暨“湖学”与江南儒学研讨会。30多位来自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共同探讨湖学内涵及其对当下的意义。

图片7.png 

20228月,由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指导,湖州学院与中国词学研究会、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中国词学高峰论坛在吴兴区埭溪镇开幕。来自全国40余名专家大咖又齐聚湖州,“宋词之州”为主题,积极推进湖州宋韵文化研究升级,增强学术交流,打造湖州“宋词之州”文化品牌

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从“湖学”到“宋词之州”,湖州学院带来的文化金招牌层出不穷。传承弘扬湖学精神,挖掘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凝练湖州地域文化特色,丰富湖州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的精神内涵,更好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在文化大咖的思想碰撞中,湖州学院带起涟漪,激荡出满满的湖州元素,彰显出十足的湖州分量

图片8.png 

如何让湖州文化流淌进每个湖州人的心中,湖州学院正在行动。不久前,学校签约了首个千万元校地合作项目,与湖州市吴兴区委宣传部、八里店镇人民政府、埭溪镇人民政府、道场乡人民政府、妙西镇人民政府合作,共同建立高校服务地方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实习基地、留湖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高端湖州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基地等四大基地,总称“宋韵·湖学实践教育基地”。

项目负责人刘正武教授介绍,在这个千万级项目下,吴兴区埭溪镇直街38号建起了一座以宋词为主题的彊村词学馆,湖州学院专家通过线索梳理和文化考证,还原了乡贤朱祖谋百年前的“朋友圈”;《跟着古人游吴兴》《2021湖州诗历》《2022道场月令》《吴兴文化基因解码》等作品陆续出炉……传统文化的魅力熏陶下,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文科应用人才。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如今,瞄准共同富裕,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思路与新路径成为湖州学院服务地方的又一标杆。不久前,湖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城乡共同富裕研究中心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报》专版以助推乡村振兴 实现共同富裕为主题刊发《组团式未来乡村促进共同富裕的深层逻辑》等理论文章,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图片9.png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尹怀斌介绍,湖州学院正与市农业农村局、安吉县孝丰镇合作共建城乡共同富裕研究中心,每年联合攻关研究十余项课题,并将研究成果积极转化为教学资源、育人资源,推动实践教学和现场教学创新,在服务地方中拓展办学空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作出贡献。

初心如磐,自当负重前行;使命如山,更须踔厉奋发。站在新的起点上,湖州学院秉承锲而不舍的韧劲,拼搏进取的干劲,迎难而上,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努力谱写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篇章

图片10.png


分享
浙ICP备05052141号-13 浙江之声频道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