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浔:新乡贤让稻野米香种出“致富田”
2024/04/15 15:12:00 编辑:浙江之声湖州记者站 点击量:13619

浙江之声4月15日讯(通讯员邹一琳)“香味浓、口感好,米粒颗颗饱满,吃了还想吃!”“自己种的水稻,零添加、无污染、无农残,关键是产量又稳、出米率高!”日前,在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和平村的稻田里,金色的麦浪映照在农户们脸上丰收的喜悦,这片农田的亩均产值是常规水稻种植的3倍以上,能够实现人均年增收3万以上,成为了农户们的“致富田”。

这片农田的经营者叫姚松泉,是南浔的一位返乡创业乡贤秉持着乡贤能人驻村富民的情怀,怀着对乡土的热爱和眷恋,姚松泉毅然放弃了在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家南浔乡从事水稻生产研究,致力于不断提高传统稻麦的种植技术和附加价值,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逐渐从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成为村民种田的“贴心人”。

图片1.png 

图左为姚松泉。善琏镇供图

从一个看农书如同天书的种植小白,到如今谈论起种粮工作便滔滔不绝、专业十足的水稻专家,姚松泉一直走在研究水稻先进种植技术的路上。为了高质量扩大种粮规模,科学提高水稻产值产量,他几番辗转于浙江、海南等地,多次前往中国科学院发育与遗传所、嘉兴农科院、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等院所,邀请农业专家对育种制种进行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承接了中科院李家洋院士“嘉优中科系列杂交水稻”,有效把稻田亩均产值从传统水稻的1300元左右上升到水稻育制种的4000元左右。目前,该系列水稻育种制种规模预计以逐年200-300亩的幅度增加,可推广良种面积达十万亩级别,大大优化了水稻产业结构。

图片2.png 

姚松泉查看水稻长势。善琏镇供图

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姚松泉对于“谷贱伤农”的体会越来越深,他不断聚焦如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土地的盈利能力,探索出了稻田种养的“新花样”。他探索推广水稻与小龙虾、鸭、鳖、虎斑蛙等水产养殖动物的套种、套养和水稻与冬季作物的连作、轮作,不断丰富“水稻+N”综合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条一水多用、一稻多产、一田多收的生态综合种养新“稻”路。目前,姚松泉和他的团队正在研究“稻渔共生”课题,在他的农田里,一批虾苗正在活蹦乱跳,亩均收益预计可达1万元,此模式将有力实现稻米提质增效,小龙虾增产增收。

图片3.png 

图右为姚松泉。善琏镇供图

除了“农业专家”的乡贤身份外,姚松泉也是一名有情怀的政协委员,他根据村民现有的拖拉机、插秧机、无人机等机械设备资源专门设置暖心岗位,用实际行动引进高效益农业产业,不仅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60余人,还以农创客、合伙人的新模式引介8人跨界进入农业产业领域。在观音堂村他也创建了杂交水稻制种“共富工坊”,坚持为有农业梦想的青年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帮扶。他连续三年参加湖州市产业带动帮扶项目,累计向47户低收入农户提供种子、技术等创业要素支持,实现每户保底年增收1500元,为困难的农创客搭建了致富平台。

近年来,南浔区在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发扬好“尊贤”“亲贤”“爱贤”“聚贤”“用贤”的光荣传统,一直把广大乡贤作为乡村中最具视野和资源的人,着力让贤智、贤能、贤资成为乡村振兴的助力。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引擎。接下来,南浔区将继续凝聚新乡贤力量,做活乡贤文章,探索“乡贤+”模式,鼓励更多的乡贤为南浔的发展献言、献技、献策,使更多的根植于乡土文化又富有远见的新乡贤,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分享
浙ICP备05052141号-13 浙江之声频道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