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传承700余年的三门祭冬大典,今天冬至日魅力再现
2019/12/22 11:59:33 编辑:‬ 吴洋 点击量:10880

浙江之声12月22日讯(记者洪小燕报道)12月22日,又是一年冬至日。

今天清晨4:50分,三门县亭旁镇杨家村,一场传承700多年的世界非遗祭冬活动在绵绵细雨中举行。   

伴随着一声高亢的“拜天喽~”,三门祭冬拜天仪式开始了。

根据三门县志、宗族谱牒等记载,三门祭冬习俗距今已有700多年,是在冬至节举行的隆重而庄严的拜冬祭祖民俗活动。尤以亭旁镇杨家村、海游镇上坑村与健跳镇小莆村宗族祭冬规模最大、程序最完整、传承最完好。

2014年12月,三门祭冬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11月30日,包括三门祭冬等在内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门祭冬为人类非遗代表作之一“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门民间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风俗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冬至节气民俗活动的代表。

三门祭冬由取长流水、祷告祈天、寻根祭祖、演祝寿戏、行敬老礼、设老人宴及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组成。每到冬至日,杨氏家庙便灯火通明、敲锣打鼓,上下三村,四方六眷都会到场参与这场盛典。

冬至前一天,杨氏族人赴龙潭取水。取水是祭冬的一个重要仪式,龙潭水为长流水,寓意为族氏源远流长、子孙绵延不断。

冬至日当天,祭祀人员拜天师向苍天上天香行大礼。

礼炮声中,杨姓族人从家庙两侧大门进入祠堂开始祭祖。

亭旁杨氏家庙创建于明洪武初年,《礼记》载:大夫三庙,士二庙。杨氏乃帝王之裔,故称宗祠为家庙。建成后,杨氏子孙就把冬至祭祖作为尊祖敬宗的头等大事,逐渐形成一套隆重的仪式。清雍正年间,杨氏族人重建家庙,1986年再度扩建。为了庆祝三门祭冬入世遗,杨氏家庙又进行了一次修缮。

三门祭冬仪式的祭品都是族人自己制作,品种类花样繁多:全猪全羊,五祀五牲,五谷茶酒,千张纸烛,大盘小碟,高碗低盆等祭祀供品。

三门祭冬是一个以家族姓氏为纽带串联的族群活动,活动的主旨是感恩天地,敬畏祖先,尊敬老人,弘扬忠孝礼仪,是一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统一的活动。

杨兴君是杨家村人,现已在上海工作并安家,听说老家举办祭冬活动,特意从上海赶回来。他说,这活动很有意义,祭拜祖先,祈求风调雨顺,让人们生活幸福安康。

三门祭冬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文化的符号,它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先的怀念,寄托着对后代的教诲和对未来的希冀,传递着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也体现着历史的厚重和民间风俗的永恒魅力。


分享
浙ICP备05052141号-13 浙江之声频道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