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谱写了一曲治水长歌
2021/01/26 15:27:00 编辑:李振阳 点击量:129

浙江之声1月26日讯(记者 涂希冀 通讯员 朱智翔)冬日的丽水市遂昌县仙侠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徜徉湖上,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好山好水好风光是仙侠湖最大的优势,特别是多年治水后,家乡的水更清、山更绿,靠这山水一年就有近80万收入。今年又在仙侠湖设置了水上桨板运动,相信我们旅游产业会越来越红火。”遂昌县上林山舍民宿主人濮家栋兴奋地说。

水清景美、业兴民富,仙侠湖的不断“绣”美只是浙江深入推进治水工作的一幕剪影。近年来,浙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感官污染最明显的黑河、臭河、垃圾河入手,全面清理了城乡河道,基本剿灭了劣V类水,有序实施了“污水零直排区”“美丽河湖”建设,让镶嵌在之江大地上的江河湖泊由“脏”到“净”、由“净”到“清”、由“清”到“美”持续蝶变,也倒逼着经济社会发展走上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

微信图片_20210126154248.jpg

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占比从2013年的65.1%上升到2020年的92.8%;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满分100分)从2013年的57.65分提高到2020年的84.68分,尤其是从治水中获得的幸福感(满分100分)更是达到89.84分,实现了逐年提高;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三新”经济占全省GDP近四分之一……浙江治水,治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治水蝶变,变奏出了一曲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浩荡长歌。


由“脏”到“净”,擦亮江河湖泊美丽底色

美丽河湖,一汪碧水,是浙江这个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之地,最为灵动的韵脚。千百年来,河网密布,小桥流水,桨声灯影,渔歌唱晚。

潮涨潮落,沧海桑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凭借敢为人先的闯劲,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也最先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由于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地表水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50%-60%,劣Ⅴ类水质断面近20%,满足功能要求断面仅40%-60%,8大水系均出现轻中度污染、甚至重度污染,全省黑河、臭河、垃圾河频现…… 

微信图片_20210126154300.jpg

而在全省黑河、臭河、垃圾河中,温州瑞安金光堡河可谓最为“出名”的一条。这条河地处工业区内,由于沿河企业众多,各类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河内,导致河水浑浊,气味难闻,河底淤泥沉积。2013年,一则“20万元邀请环保局长下‘黑臭河’游泳20分钟”的微博让金光堡河一跃成为“网红”。

“痛定思痛”,为整治金光堡河,瑞安全面实施了截污纳管、河道清淤、排污口整治、工业整治等一系列举措,共铺设污水管网上百公里,清除淤泥2.2万立方米,清运垃圾8000吨,拆除沿岸“低小散”企业厂房和违章建筑1.7万平方米,并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控河道和排污口,严防严控污水直排偷排。

此外,瑞安还栽种美人蕉、菖蒲等亲水植物点缀河面,净化水质;引进先进技术,通过微孔曝气和增氧机在水体中增氧,投入微生物,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启动修建三座浮动闸门,对河道进行生态调水;开展生态护岸工程,落实日常保洁、清除垃圾、驳坎绿化、河边路面硬化、安装路灯等工作,为河流穿上“美衣”。

事实上不只在瑞安,黑河、臭河、垃圾河的“净美”蝶变当时正在浙江大地处处上演着。到2015年,浙江就已基本完成了全部1.1万公里黑河、臭河、垃圾河的清理。2016年,则在此前治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提升,强力推进河道清淤疏浚和截污纳管工程,进一步深化沿河100米水污染治理,基本消除了“黑、臭、脏”的感官污染,实现了一条条黑河、臭河、垃圾河由“脏”到“净”的转变。


由“净”到“清”,提升江河湖泊美丽成色

感官上的污染解决了,提升水质,让群众房前屋后的沟渠池塘也变清,就成了浙江治水新的目标。

微信图片_20210126154252.jpg

 “为此,我们在清理黑河、臭河、垃圾河成果的基础上,于2016年底全面打响了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推动全省水体由‛净’到‛清’转变,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治水获得感。”浙江省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剿灭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首当其冲。

台州市三条埠头,2017年浙江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剿灭战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三条埠头断面沿线至少涉及31个村、4余万村民和40条支流,加上地处温黄平原水系下游,存在着引水缺乏等问题,剿劣之路困难重重。”台州市路桥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背水一战,志在必胜,成为全区上下共同的选择。

路桥区蓬街镇在接到“剿劣命令”后,第一时间召开了包括全镇村居干部、全体党员在内的治水剿劣3000人誓师大会,立即动员部署,迅速推进铺开。

大河清,小河净。依托流域治理成果,浙江还将水环境治理延伸到了与群众日常生活更为密切的沟渠池塘等小微水体,并开全国之先河,制定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验收方式,回应公众诉求。

“劣V类水质断面基本剿灭,劣V类小微水体基本消除,它们的背后是全过程、全系统、全方位的治水策略。”浙江省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整治后的水质断面和小微水体犹如一个个水清景美的小花园,点缀在浙江“大花园”中,留住了乡人,唤回了乡愁。

 

由“清”到“美”,点亮江河湖泊美丽秀色

从“脏”到“净”,再从“净”到“清”, 浙江推动江河湖泊蝶变的脚步仍未停歇。

“进入新时代,我们立足于党的十九大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丽’目标,立足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立足于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聚焦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我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要求,在全面剿劣的基础上,实施了‛碧水’行动,推动江河湖泊从‛清’到‛美’继续提升。”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措施包括“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建设。

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则是“美丽河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做好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对生产、生活和经营活动产生的污水实行截污纳管、统一收集、达标排放,做到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实现“晴天不排水,雨天无污水”,江河湖泊才不会受到污水的侵染,变得更美丽。 

微信图片_20210126154256.jpg


 正是围绕这一宗旨目标,浙江于2018年从工业集聚区、生活小区、乡镇(街道)三个领域全面启动实施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金华义乌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义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典范,苏溪镇的蜕变可谓惊艳。“小镇人口稠密企业集聚,过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缺乏有效收集,或直排或混入雨水管网,使大陈江成了藏污纳垢的‘下水道’。”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义乌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让大陈江“美丽”重现,苏溪镇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园区、小区彻底截污纳管。位于苏溪镇的浙江思源丝网印刷小微产业园区,早些年还是污水直排的“大户”,现在再走进园区,地上污水横流的现象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园区上空的一根根管道。“我们一楼车间的工业废水管网全部采用明沟套明管形式,长度达165米;二楼及以上车间的工业废水管网采用架空管网形式,长度达228米。”该园区负责人介绍,这样废水管网举目即是,废水走向一目了然,管网问题发现的快,原因找得也准,还有助于及时地维修解决。

此外,义乌在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同时,还不断深化“美丽河湖”建设,建成了一个又一个“美丽河湖”。

义乌苏溪镇的蜕变、八都溪的“美丽”,只是浙江“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建设,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截至目前,浙江已累计完成740个镇(街道)、2314个生活小区和172个工业园区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建成市级“美丽河湖”660条(个)、省级“美丽河湖”316条(个)。

一时间,水清景美、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在浙江各地不断涌现,成了老百姓眼中的城市“会客厅”、乡村“聚宝盆”、网红打卡地,为浙江“大花园”再添秀色,成为美丽浙江最为生动的注脚。 


微信图片_20210126154304.jpg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建设,持续描绘新时期浙江治水的壮丽画卷,不断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分享
浙ICP备05052141号-13 浙江之声频道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