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需于民“法治+”套餐 解锁基层治理
2022/01/04 15:50:00 编辑:谢一舒 点击量:11370

浙江之声1月4日讯(通讯员:王澹)“宅基地的分配标准有哪些?”“什么是‘套路贷’?”……在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街道南张浜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一台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24小时法超市”智能机器人正向村民普及法律常识,耐心的解答,让不少村民们参与互动体验。

围绕村民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法治+”套餐,近年来,太湖街道全域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建设融合打造法治宣传阵地、依托智慧调解支持精准服务,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法治乡村建设之路。

“房屋出租一年后,对方拖欠了3个月的租金,现在上门找不到人,把我微信也拉黑了,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找到他。”找人心切的村民李女士晚上10点来到了“24小时法超市”前,咨询相关法律知识,希望能用合理合法的方式找到当事人并建立有效沟通,通过“法超市”中视频咨询窗口,另一端的值班律师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给出了解决方案,李女士也表示接受。
南张浜村周围有大型企业,这也导致不少外地员工在村民家里租住,因此自建房屋出租成为了当地村民经济收入的一部分。由于村民们欠缺法律知识,不知道如何规范出租房屋和维护自己的权利,这让“24小时法超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用法律来维护自己权利的时候,就会到这里来咨询,寻找解决方案。”村民们纷纷表示,“‘法超市’里面有各类的文书模板可以下载,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从我们村启动土地综合整治以来,村民们拿到宅基地后,由于各自家庭因素导致纠纷频出,我们忙于处理各个纠纷案,但是法律知识有限,想要提升也没有太多时间。”村调解主任徐斌华说。然而,2020年“24小时法超市”来到之后,让他逐渐腾出了双手,“共处理借贷类的经济纠纷、工伤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50多起,减轻了我们村委会的工作压力,让我们把重心放在更难解决的纠纷和提高自身素质上,大大增加了调解成功率,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光靠“24小时法超市”和村纠纷调解队伍是不够的。太湖街道整合多方面资源,引入律师、女性心理咨询师等参与基层矛盾调处,发挥专业人士的特长,优化调解服务,进一步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自2020年成立以来,‘萍萍工作室’始终发挥自身优势,以女性力量帮助妇女、儿童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24件,其中重大矛盾纠纷8件。”县司法局太湖司法所所长朱萍说道。在工作室工作成效上,太湖司法所还创建了“九调联片954”调解品牌项目。今年以来,通过大联调调处化解矛盾纠纷76件,其中多为各村历史积案和涉访涉诉案件。
“为了更好了解纠纷动态,我们首创三色预警动态纠纷排查化解表,针对矛盾纠纷类型和发展态势,标注不同颜色,即红码为历史积案、黄码为新增案件、绿码为调成案件,便于动态掌握案件情况。截至目前,已排摸红码案件51件、黄码案件13件、绿码案件11件。”朱萍补充道。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体的诉求也在日益多元化,基层治理越来越成为法治建设的“压仓石”。太湖街道还将社会组织引入基层矛盾调处,通过第三方力量介入的形式创新了社会治理新模式,符合广大老百姓的需求,为社会和谐注入了新力量。“凝聚这些社会组织的优质力量,更加有助于矛盾化解的精准力以及时效性。”朱萍表示,司法所还针对辖区内劳资纠纷、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长趋势,及时召开劳动人事争议培训会。同时组织“疑难重大纠纷调解旁听观摩培训”,现场观摩学习,提升调解能力。

原本太湖街道外来人口众多,纠纷案件复杂难解,如今,以月度为时限,以村社为阵地,矛盾纠纷件件落地化解,通过加强基层治理全方位做到新增案件情况清、在调案件信息明、全域案件底数清,逐步达成历史积案清零。“下一步,太湖街道将全面推进法治乡村“长兴样板”区建设,打造最快五分钟的法律服务圈,让法治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让群众获得更优质、更均衡的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太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昊表示。

分享
浙ICP备05052141号-13 浙江之声频道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